【引言】
通常大家印象中的地毯,都是以毛料或化纤材质居多,软面的材质即便是赤脚走在上头,还是十分舒服,再配上独特的花纹或花色,刚好顺便帮家中的布置再点缀一番。孟买设计师 Dominik Raskin 利用 3D 模型和 3D 列印技术所设计的石头地毯,却反其道而行,他以超薄的石材搭配玻璃纤维的背衬,使得地毯兼具表层软石的天然成分和石材强硬耐用的特性,表层带点粗糙的石头纹理,但最重要的是,随便折叠地毯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「地形」效果,这下可让地毯从配角变身为主角了!
上一篇谈到石头的雕刻,然后通过雕刻中的烘焙命令,把高模石头上的细节烘焙到法线和AO贴图之中,并在低模的材质中使用了这两个贴图。通过渲染,使低模拥有高模一样的表面细节。
Raskin 以雷射切割石材,黏贴在棉质的布料上,因此当折叠地毯时,能创造出各种几何岩石变形的效果,顺带也让大家见识到各种「造山运动」或是「地层下陷」。
这一篇继续谈谈这个石头模型制作:
Raskin 管这种特殊风格叫做「低面数艺术风格」,低面数是 3D 模型中常被运用的技巧,而后在网路上十分盛行,如今被 Raskin 拿来运用在地毯设计上,无数个三角形排列出更多种可能的多边形,乘上折叠后的立体效果,根本就等于无穷无尽的造型变化!难怪即便只是静静地躺在地上,还是吸睛度十足的最佳主角啊!
一是颜色贴图的绘制和烘焙;
二是输出到其他的三维环境中;
三是几个问题。
【研究】
第一部分:颜色贴图的绘制和烘焙输出
1、隐藏低模(两个点变红),选中使用高模。(为什么使用它?我故意的。)
2、在高模上点击鼠标右键--菜单“当前状态转对象”命令,生成一个多边形,改为高模,它拥有61万个面的高模啊。删除原来的高模(那个家伙也有61万面啊,只不过隐藏在雕刻标签中了)
3、切换到界面-BP 3D PAINT 绘画模块。
4、点击材质面板,发现下面有两个:上面的一个是低模的材质,上面的叉表示不能操作。下面的材质是高模上的材质,上面的笔图标表示可以操作。但是,你却不能在模型上直接绘制纹理,为什么呢?
5、因为这个模块绘制的是贴图纹理,有材质没有贴图怎么能行?所以,你必须设置一个贴图纹理,而且告诉它是什么贴图(颜色、漫发射、反射、高光等等)。在下面的材质上建立新的贴图纹理。右键--纹理通道--颜色贴图。
6、设置名称、贴图大小(影响分辨率)、默认的颜色等。
7、设置完成后,点击左侧的笔按钮。
8、选择一个颜色,在模型上就可以绘制了。(这个绘制纹理图案就记录到刚设定的颜色贴图文件中)
9、笔刷如何设定呢?R17以后,就用鼠标中键,左右为大小,上下为压力。
10、如果要绘制纹理如何做呢?点击颜色面板--纹理描绘,从磁盘载入如下的纹理。
11、鼠标右键--保存图片存入你的电脑中,练习使用。
12、在模型绘制一笔,如果觉得图案过大,调整下面的缩放、旋转等。
13、在模型绘制,发现在模型UV接缝处有问题。
14、点击这两个图标,投射绘制(以后再细讲原理)
15、绘制。旋转模型,再绘制。
(感觉怎么样,61万个面,低配置的电脑卡得不能动了吧?)
16、当绘制完成后,切换界面为启动。选择高模,选择菜单-烘培纹理命令。
17、设置如下:保存什么地方,叫什么名字,图像格式是什么,分辨率是多少等等。
18、在选项中选择--颜色贴图。(因为我们只要颜色贴图)
19、点击烘培按钮,生成颜色贴图。(注意颜色贴图是按UV生成的,保证纹理和模型一一对应,UV重要吧!)
20、到文件夹看看,右侧为颜色贴图。(这些贴图都是按UV绘制的)
21、现在可以删除高模对象了。显示低模对象,双击材质,在颜色通道--纹理载入刚才烘培的颜色贴图。
22、在场景中添加地面和物理天空,简单设置一下。
23、渲染结果,还不错吧(这个模型才600面,它表面的细节都是由贴图贡献的,表面细节很丰富啊!)。
第二部分:“低模 贴图”的应用
这种“低模 贴图”有什么应用呢?最主要的就是不降低显示效果的同时,大大提高渲染效率。
首先看看在C4D动力学模拟中应用
1、 为低模石头添加克隆,做如下设置:
2、添加随机效果器,增加变化,使之大小,角度不同。注意调整这些石头距离,石头不能相互重合。否则,模拟的时候,重合的石头就会飞走。
3、为克隆添加刚体标签,设置如下:
4、为地面设置碰撞标签,增大摩擦,减小反弹。
5、调整好石头位置,再说一遍,模拟之前,任何石头不能相互重合,或与地面接触,否则,模拟的时候,石头就会飞走。
6、点击播放模拟,石头从空中落下,当石头静止时,添加环境渲染,不错吧。
使用低模, 整个模拟计算速度非常快。如果你换成61万面的石头模型,64个石头模型,共有3904万面,你的电脑不冒烟?只要有反应,那就相当不错了。
本文由www.2492777.com发布于艺术,转载请注明出处:理性几何风石板地毯 随手一铺就有怀旧石板地